爱携歌声飞翔——记甘肃省残疾人艺术团艺术指导王玲
2008年9月6日晚8时,在国家体育馆——鸟巢,盲人歌手杨海涛以一首《天域》拉开了第十三届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的序幕。他那饱含激情的嗓音,无可挑剔的音准和对歌词词意的完美表达,震撼了全球亿万观众,赢得了现场观众一次又一次雷鸣般的掌声。
此刻,在现场十多万观众中,有一位平凡而又慈祥的中年女性,她眼含热泪却又面带笑容,细心注视着歌手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她就是杨海涛的老师,甘肃省残疾人艺术团艺术指导王玲。
责 任
王玲是原甘肃省敦煌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资深艺术工作者。四十年前,由一名知识青年走上她的艺术之路。在她的艺术生涯中,先后在本省和外省的电台、电视台录制独唱歌曲122首,其中22首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有4首由中国唱片公司灌成唱片全国发行。是当时省级电台录制播放歌曲最多的一位歌唱演员。
1997年开始,王玲担任甘肃省残疾人艺术的辅导老师。在长达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她的善良、真诚和对残疾人的一片爱心深深打动了每一位残疾人演员,在他们的心里,王玲是一个既有耐心又有爱心的好老师、好大姐、好妈妈。
辅导残疾学员的演唱,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作。可以说,每一位残疾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生理的缺陷。给他们教唱一首歌曲,要比正常人付出十倍百倍的劳动。而在王玲的心里,把这种劳动当成一种社会责任而勇敢承担。
杨海涛就是受到王玲老师精心培养的诸多学员中的一个。2001年,为参加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王玲担任声乐辅导老师。那可是“铁捧打磨绣花针”的细致活。从音准、发声、歌词理解、运气等等训练环节入手,口传心授,精打细敲,在她的耐心的指导下,杨海涛以一首《天堂》荣获当年全国残疾人艺术团汇演声乐类一等奖,在特殊艺术的舞台上崭露头角,为后来的艺术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付 出
王玲对残疾演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付出了浓浓的爱心。她的学生虽然很多,但从不会挤掉给残疾人辅导的时间,而且从不收任何费用,义务为残疾人辅导。
2001年,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西北赛区的比赛在甘肃兰州进行,一位来自甘肃定西地区的肢残人歌手柴福林是第一次到兰州来,为了使柴福林在比赛中有一个好的精神面貌,她专门给柴福林买来了淡蓝色的衬衣、红色的领带和棕色的皮鞋,使柴福林增强了自信心,在比赛中发挥出色,他演唱的《母亲》获得了声乐类一等奖。柴福林动情的说:“王老师是我到兰州来遇到的第一个好心人,是一位好大姐”。
王玲常说,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对他们的关心和培养一定要实心实意,无怨无悔,真诚付出。如果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学有所成,自食其力,也是对祖国的一分责任,一点贡献。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聋哑学校盲生张雅丽可能是得到王玲老师关心最多的人,张雅丽来自贫困地区,王玲了解到她家庭困难后,为了让她安心排练,主动解决她的生活困难,经常给她买生活用品,还把女儿的衣服、裤子送给她穿,甚至包括鞋、袜子等。为了培养她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她的方向感,王玲老师亲自陪着她上厕所,帮着数步子,从生活的点点滴滴进行帮助,使张雅丽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
马力是平凉的一个盲生,到兰州盲聋哑学校上学是第一次离开家。刚到兰州来,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他母亲几乎每半个月来一次,为儿子洗衣服。王玲老师说,“别的孩子能做到的事,我们的孩子也一定能做到”。为了鼓励马力,她还买来了洗脸盆、喝水杯。有一段时间,知道马力想家,她给他还买来了电话卡,让他和家里联系。王玲老师不仅关心这些残疾孩子的专业课学习,还关心他们的文化课学习。马力刚从平凉转学来到兰州时,各方面都不适应,王老师就给买来学习资料,鼓励他好好学习,树立起自信。
王玲作为女性,她的母爱和对残疾人的爱心交织在一起,体现在一个个生动的细节上。每次演出前,她都亲自来到现场,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穿好演出服装、化好妆,做好头饰。候场时,她或挽着盲人,或推着肢残人坐的轮椅,有时还要把演员亲自送上舞台。在准备参加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的关键时候,正值酷暑,她就提前煮好绿豆汤,给演员们消暑降火,保证排练顺利进行。她和残疾人之间那种超越一般师生的、浓浓的亲情,甚至比真正的母子还要来的自然、亲近。这也正是学生们把王玲不叫王老师而叫王妈妈的原因。
女儿放假回家了,但王老师总是抽不出时间陪女儿,女儿就说她的妈妈,“你能不能把你的爱心给我献一点”。
从 严
王玲对残疾人的爱心是真诚的,但在声乐专业的训练上,并没有因为他们身体有残疾就降低对艺术水平的要求,立在舞台上的必须是高水准的作品。
在辅导杨海涛的过程中,王玲仔细把握杨海涛的声音特点,挑选适合他的歌曲。然后一字一句地教,包括如何吐字、如何运气等,耐心讲解。盲人因为看不见,对舞台仪态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王玲手把手地教,从每一个动作上抠,要求不但要把最美声音献给观众,还要把最美的仪态展现给观众。有一次,参加一个重要的演出,海涛演出前没有练声,一张嘴就出了破音,事后,王玲狠狠地批评了他,这件事情使海涛触动很大,直到现在,每次演出前都坚持练声。这些平平常常、细致入微的教导,使杨海涛一步步的走上了领奖台,走进了鸟巢。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王玲不仅在辅导残疾学生时严格要求,而且在艺术上积极探索。2005年,为了参加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在声乐节目上有所突破,获得好成绩,她凭借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音乐艺术的热爱,挑选了四首风格不同的民歌《花儿》加以编排,创编出了《花儿》联唱。当时,表演这个《花儿》节目的三名肢残人演员都已40多岁,虽参加过很多演出、比赛,但从末获过大奖。因此,他们对演唱这首歌都寄予了很大期望。在排练时付出了很多努力。男声三重唱的重点是内声部的练习,三个人是三个声部,王老师就当起了“三陪” 教练,陪着三个人分别练习,一个小节一个小节的教,一个乐句一个乐句的练,不但用手,脚也随着节奏打拍子,在音乐进入渐强的的时候,因为跺脚把鞋跟都踏断了。在王玲全身心的辅导和三位歌手的辛勤努力下,这个节目获得了本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声乐类的金奖。
正是由于这个节目的成功,三位肢残人歌手幸运地被残奥会开幕式导演组选定,参加残奥会开幕式仪式前的文艺表演,与著名影星刘德华同台演出。王玲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当然也知道这次演出非同一般,感到身上的担子很重。在拿到将要表演的曲目后,就开始了长达三个多月的艰苦的训练,从吐字、发音、节奏、感觉各个方面进行辅导。为了提高排练的效率和质量,她还把歌词、歌谱记出来,分别发到三个人手里,方便他们在家里自己练。开幕式前半个月,王玲又亲自带他们到北京,参加最后的集中排练和彩排,按照导演的要求,辅导他们的表情、手势、走位等,圆满完成了演出任务,受到了导演组的好评。
在教张雅丽演唱歌曲《在中国大地上》时,最让王玲犯难的是张雅丽没有方位感,上台后她的嘴总对不准麦克风。为此,王玲非常揪心。一天早上,王玲一进排练室,张雅丽就给她打招呼说“王老师,早上好!”,王玲很纳闷,她眼睛看不见,怎么知道我来了,张雅丽回答“我闻到你的味道了”,王玲这才意识到,张雅丽的鼻子特别灵,以后排练时,王玲就专门在身上喷上香水,让张雅丽对着自己唱,练习方位感。就在决赛的大幕开启前,王玲又在立着的话筒上喷上香水,把张雅丽的裙摺摆好,然后拉着她的手,鼓励她说“相信自己,一定能唱好”。当张雅丽第一段还没有唱完,王玲的眼泪就情不自禁的流了下来。太难了,但是成功了,那一瞬间,她感到所有付出的心血都没有白费,一切都是值得的。
热 情
残疾人特殊艺术是展示残疾人自强不息精神风貌的最好舞台。王玲在教授、培养这些残疾人演员时,不单单是在专业上严格要求,还时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着这些残疾人,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王玲通过选择演唱的曲目来影响他们,这些选曲大气、向上、激情,体现了时代精神,充满豪情,振奋人心。通过学习、演唱这些歌曲,振奋了精神,增强了自信,展示了残疾人的特殊艺术风采,感染、教育了观众,促进了人们对残疾人的了解。王玲经常要求他们在追求艺术的同时,首先要学会做人。身体虽然残疾,但心灵不能残疾。做人要谦虚、诚实,要尊重人,常怀感恩之心。
在所有残疾学生中,盲生吴晓燕是学习最系统的,前后整整六年。王玲开玩笑说,相当于培养了一个硕士研究生,她对吴晓燕寄予了厚望。2006年,省残联理事长朱雪明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母亲”,中央电视台邀请吴小燕参加颁奖晚会,为十大杰出母亲颁奖,这是一份非常难得的荣誉。就在吴小燕去北京的前一天,王玲专门给她买了双新鞋,深情地说:“祝一路走好”。还精心挑选了一首《献给妈妈的茉莉花》,让她在颁奖晚会上演唱。当吴小燕在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大厅里,对着全国亿万观众轻轻唱出这首歌时,王玲又一次流出了激动的泪水。
在排练男声三重唱《花儿》准备参加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期间,肢残人演员瞿平元刚开始没有信心,王玲就鼓励、帮助他树立信心,勇敢地挑起男声三重唱第一男高音的重担。在王玲的耐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他们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圆满完成了比赛任务。
王玲的爱心深深的打动了这些残疾人,他们之间已超越了简单的师生关系,变成了朋友,成了孩子们可亲可敬的长辈。杨海涛就亲切地把王玲称作是自己的妈妈。
2006年6月,王玲随省残疾人艺术团到嘉峪关进行演出,演出结束的当天晚上,刚回到房间,就接到一个电话,请她到另一个房间开会,她来到那个房间后,门半开着,房间的灯也没有开,王玲正在纳闷,突然,灯光大亮,满满一屋子残疾人演员。盲人、肢残人大声唱起了“生日快乐”歌,聋哑人则手舞足蹈、欢欣雀跃。原来他们是给王玲老师做生日party,王玲脸上流出了幸福的泪水。
回 报
辛勤的付出总会有丰厚回报。十多年来,在王玲的精心辅导和辛勤培养下,残疾学生们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们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着王玲老师。2001年,杨海涛演唱的《天堂》获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中获声乐类金奖并被借调到中国残疾人艺术团。2003年,盲人张林、瞿静的男女声二重唱《你是幸福的我是快乐的》及盲人李存荣等创做演唱的《雪天》均在第四届全国盲聋培智学校学生艺术汇演中获声乐一等奖。2005年,肢残人瞿平元、柴福林、杜随平表演的男声三重唱《花儿》获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声乐类金奖。2007年,盲人马力演唱的《山路弯弯》在第五届全国盲聋培智学校学生艺术汇演中获声乐类一等奖。2009年她辅导的四重唱《裕固欢歌》获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一等奖。这一块块金牌,一个个奖项,无不凝聚着王玲的心血。
残疾人歌手们不仅在舞台上展露风采,摘金夺银,而且也赢得了社会给予的荣誉。盲人歌手杨海涛在由甘肃省委宣传部和甘肃广播电影电视总台主办的“感动甘肃陇人骄子”评选中,被选为“感动甘肃2008’十大陇人骄子”。肢残人瞿平元于2007年获得甘肃省十大杰出残疾人称号。
王玲在对残疾学生的培养中,努力实现着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她经常说,培养一个残疾人演员,从调人、选曲、辅导排练直到最后演出、比赛成功,是一种艺术享受的过程,是自己艺术生命的延续。
看着残疾人在舞台上绚丽的表现,王玲很有成就感,当有人问她为什么能培养、辅导残疾人十余年不辍,她回答,一是对于艺术事业的热爱、二是对艺术人才的热爱,发现一个音乐苗子不容易,发现一个残疾人音乐苗子更不容易,既然发现了就要好好培养,让他们成长起来,三是对残疾人群体的热爱,他们是社会的存在,是鲜活的生命。关注他们的生存,启发他们的睿智,引领他们自食其力,服务社会,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义务。